词条 | 游气 |
释义 | 游气历史知识 游气怎么写好看:游气书法图片 游气历史词典解释天文学名词。又称浊氛、浊。指地平线附近空中之气,能影响到所见天体的颜色变红,并使天体上下之间的距离变大。《隋书·天文志》记后秦天文学家姜岌讨论日初出、将入时与日中时人目所见太阳颜色与大小不同的原因的话说:“参伐初出,在旁则其间疏;在上则其间数。……日者,纯阳之精也。光明外曜,以眩人目,故人视日如小。及其初出,地有游气以厌日光,不眩人目,即日赤而大也。无游气,则色白,大不甚矣。地气不及天,故一日之中,晨夕日色赤;而中时日色白。地气上升,蒙蒙四合,与天连者,虽中时亦赤矣。”《宋史·天文志》载沈括《景表议》:“古……候景之法,取晨夕景之最长者规之,两表相去中折,以参验最短之景,为日中。然测景之地……其间又有邑屋、山林之蔽。倘在人目之外,则与浊氛相杂,莫能知其所蔽。而浊氛又系其日之明晦风雨,人间烟气、尘氛变作不常。臣在本局候景,入浊、出浊之节,日日不同。此又不足以考见出没之实,则晨夕景之短长未能得其极数。”游气概念大体上是古人对大气折射的一种原始直觉的认识。大气折射在地平线附近最大,随着高度的增加,大气折射减少得较快,到高度达六、七十度时,大气折射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。故姜岌会有“地气不及天”的话。至于“地气上升,蒙蒙四合,与天连者”,那是当地面充满雾、烟气及尘埃,整个空间能见度低时,自然可以说地气上“与天连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铁镜铁质镜。约发明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。盛行于东汉中晚期至南北朝。其制法为先用生铁浇铸成型,后作脱碳退火处理。厚缘部组织状态有时是表层为熟铁,往里为钢,中心为莱氏体残余。器体较薄时可完全脱碳成钢或熟铁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