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红紫乱朱 |
释义 | 红紫乱朱历史典故 红紫乱朱怎么写好看:
红紫乱朱历史词典解释杂色乱正色。比喻以异端乱正统,或邪说冒充真理。古人以朱为正色,红、紫为杂色。或称间色。《论语.阳货》:“子曰:‘恶紫之夺朱也。’”汉代赵岐《孟子题辞》:“红紫乱朱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情采》:“正采耀乎朱蓝,间色屏于红紫。”亦作“恶紫夺朱”。夺:取代。 见“红紫夺朱”。汉·赵岐《〈孟子〉题辞》:“孟子闵悼尧、舜、汤、文、周、孔之业将遂湮微,正涂壅底,仁义荒怠,佞伪驰骋,红紫乱朱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糟糠之妻不下堂见〔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〕。 其他 不背弃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。明·柯丹邱荆钗记·参相:“寒儒怎敢过望想,自古道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述男子品行方面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