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杀三宥怎么写好看:
三杀三宥书法图片
三杀三宥历史词典解释
并列 杀,判杀罪。宥,宽恕,赦免。形容要判决死罪应慎重反复详议,能宽则宽。语本《周礼·秋官·司刺》:“司刺掌三刺、三宥、三赦之法,以赞司寇听狱讼。一刺曰讯群臣,再刺曰讯群吏,三刺曰讯万民。一宥曰不识,再宥曰过失,三宥曰遗忘。”宋·苏轼《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》:“当尧之时,皋陶为士,将杀6*人,皋陶曰:杀之三。尧曰宥之三。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,而乐尧用刑之宽。”△用于量刑办法与标准。→宽严结合
词语分解:
- 三杀的解释 1.指上杀、下杀、旁杀。语本礼记·丧服小记:“亲亲以三为五,以五为九。上杀、下杀、旁杀,而亲毕矣。”谓上至高祖,下至玄孙,旁及其兄弟,其服丧期限依亲疏之别而递减。北史·张普惠传:“窃闻三杀九亲,别疏昵之叙;五服六术,等衰麻之心。皆因事饰情,不易之道者也。”2.古代天子诸侯无事,每年三次田猎射杀牲禽,一以供祭祀,二以享宾客,三以充君之庖厨,谓之“三杀”。宋书·礼志四:“今既无復四方之祭,三杀之仪,旷
- 三宥的解释 1.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。周礼·秋官·司刺:“司刺掌三刺、三宥、三赦之法,以赞司寇听狱讼……壹宥曰不识,再宥曰过失,三宥曰遗忘。”孔子家语·刑政:“ 孔子 曰:‘成狱成於吏,吏以狱成告於正,正既听之,乃告大司寇。听之,乃奉於王。王命三公、卿士参听棘木之下,然后乃以狱之成疑於王。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。’” 王肃 注:“君王尚宽宥,罪虽以定,犹三宥之。”隋书·刑法志:“ 周 王立三刺以
历史典故推荐: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