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鞭长不及马腹 |
释义 | 鞭长不及马腹历史典故 鞭长不及马腹历史词典解释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’”杜预注:“言非所击。”谓鞭子虽然很长,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。后因以“鞭长不及马腹”喻力所不能及。宋 李之仪《雷塘行》:“鞭长不能及马腹,有限生涯时苦促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六6*四回:“他未曾明白,隔了一省,就是鞭长不及马腹了。” 其他比喻威力有所不及。语本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’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64回:“他未曾明白,隔了一省,就是鞭长不及马腹了。俗话说的好:‘朝里无人莫做官。’”△多用于影响达不到方面。也作“鞭长不及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左支右调谓支吾搪塞。清 孔尚任桃花扇.投辕:“一封书信无名号,荒唐语言多虚冒,凭空何处军粮到。无端左支右调,看他神情,大抵非逃即盗。” 并列 形容支吾搪塞。清·孔尚任桃花扇·投辕:“一封书信无名号,荒唐语言多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