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龃龉难入 |
释义 | 龃龉难入历史典故 龃龉难入怎么写好看:
龃龉难入历史词典解释龃龉:上下牙齿对不上。比喻抵触不合。常形容见解不合,难于相容。清.朱彝尊《张趾肇诗序》:“众方拾苏(轼)、黄(庭坚)、杨(万里)、陆(游)之余唾,而去其菁华,或见以为工。趾肇仍循唐人之风格,毋乃龃龉而难入乎?”原作【鉏铻难入】。(鉏铻:同“龃龉”。不相配合。)《楚辞.九辩》:“圜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。”王逸注:“鉏铻,相拒貌。”(枘:榫。) 也作【龃龉不入】。明.张岱《家传》:“(陈)司李与萧师(萧静庵)争论再三,龃龉不入。” 主谓 上下牙齿相抵触。比喻意见不合,难于相让。清·朱彝尊《张趾肇诗序》:“趾肇仍循唐人之风格,毋乃龃龉而难入乎?”△贬义。常用于对学识见解不同,互不相容。 →唱对台戏 ↔不谋而合。也作“鉏铻难入”、“龃龉不合”、“龃龉不入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屏开雀源见“锦屏射雀”。指订亲完婚。清 李渔韩国士七夕后一日合卺诗:“晴霞掩映屏开雀,秋水留连目比鱼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