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夏悬鹑怎么写好看:
子夏悬鹑书法图片
子夏悬鹑历史词典解释
战国荀况《荀子.大略》:“子夏(孔子弟子)家贫,衣若县(同悬)鹑。人曰:‘子何不仕?’曰:‘诸侯之骄我者,吾不为臣;大夫之骄我者,吾不复见。柳下惠(春秋鲁大夫)与后门者(守门人)同衣而不见疑,非一日之闻也。争利如蚤(同爪)甲(喻小利)而丧其掌(喻失大)。”
子夏衣服破烂,状如鹌鹑鸟挂在身上,生活寒苦,却不愿做官。鹌鹑尾短而羽翼参差,形同破烂衣裳。后遂以“悬鹑”、“鹑衣”、“子夏衣”喻安贫乐道或生活穷苦。
北周.庾信《拟连珠》:“盖闻悬鹑百结,知命不忧;十日一炊,无时何耻。”宋.刘筠《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》:“蜗舍游从寡,鹑衣礼貌疏。”南朝梁.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.中吕四月》:“每遇秋风振响,鹑惊子夏之衣;夜月流辉,鹊绕将军之树。”
词语分解:
- 子的解释 子 zǐ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
- 悬鹑的解释 鹌鹑毛斑尾秃,似披敝衣,因以“悬鶉”比喻衣服破烂。 唐 白行简 李娃传:“被布裘,裘有百结,滥缕如悬鶉。”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:“花深时伏雉,釜冷尚悬鶉。” 清 谭嗣同 仁学一:“各遂其生,各均其利,杼轴繁而悬鶉之衣絶,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。”参见“ 悬鶉百结 ”。
历史典故推荐:话不投机半句多
清·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6回:“这日大家畅饮,正是‘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’,不知不觉,喝了个酩酊大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