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:

 

词条 八旗制度
释义

八旗制度

历史知识

八旗制度怎么写好看:

八旗制度怎么写好看八旗制度书法图片

八旗制度历史词典解释

清代满族的一种军事、社会组织形式。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,于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在原有牛录组织的基础上,初创黄、红、蓝、白四旗(旗皆纯色,后称正黄、正红、正蓝、正白)。四十三年,又增添镶黄、镶红、镶蓝、镶白四旗(旗色黄、蓝、白三旗镶红边,红旗镶白边),合为八旗(满语称“固山”)。每旗下辖五甲喇(参领),每甲喇下辖五牛录(佐领),每牛录初为三百人。每旗所辖牛录的数目,以及牛录下的丁数,时有变化。凡八旗成员分别隶于各牛录之下,平时从事生产,战时负戈从征。出征时,军械粮草自备。皇太极时,新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增多,分别编为“八旗蒙古”和“八旗汉军”,与“八旗满洲”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。入关后,于摄政王多尔衮死后,世祖福临收掌其所领之正白旗,于是称镶黄、正黄、正白三旗为“上三旗”,余称“下五旗”。从清初起,满族统治者以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北京附近,俗称“京旗”或“京旅”,而将其余部分分别派到全国各地若干重要城市和据点驻防。利用八旗兵丁加强对本民族和各族人民的控制,并规定发给八旗兵丁一定饷额,出征时坐饷之外还有行粮,但其生产职能日益缩小。作为军事组织,八旗兵和绿营兵共同构成清统治全国的强有力工具;作为行政机构,在东北地区,八旗各级衙署与州县地方官并存,直至清末。八旗成员与州县所属“民人”,虽同受清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奴役,但又有所不同,在政治待遇上民人远低于旗人。清亡,八旗制度随之全部瓦解。

词语分解:

  • 八旗的解释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,以旗为号,分正黄、正白、正红、正蓝、镶黄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八旗。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。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,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
  • 制度的解释 1 ∶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管理货币制度2 ∶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以他们为首的腐朽制度的象征3 ∶式样;规格制度宏敞

历史知识推荐:康熙帝传

书名。原名中国皇帝的历史画像。法国传教士白晋著。1697年法文原著在巴黎问世,后重印多次,并被译成其他欧洲文字,广为流传。有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译本。

随便看

 
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23 12:35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