稽勋司员外郎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即“稽勋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词语分解:
- 员外郎的解释 官名。员外,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。 晋武帝 始设员外散骑常侍,员外散骑侍郎,简称员外郎。 隋 开皇 时,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,为各司的次官。 唐 以后,直至 明 清 ,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。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:“由是 殷侯侑 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,兼侍御史。”红楼梦第二四回:“﹝ 贾政 ﹞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。”参阅文献通考·职官六。
历史官职推荐:节下
对拥有假节、持节、使持节等名义的将领的尊称。晋书 ·殷仲堪传:“愿节下弘之以道德”。后亦以称刺史、太守等地方长官。 对将帅的敬称。秦汉以来,称皇上为陛下,称太子为殿下,称将帅为节下。起初,只称有假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