沧海一粟怎么写好看:
沧海一粟书法图片
沧海一粟历史词典解释
大海中的一粒粟米。比喻极其渺小。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
偏正 粟,小米,谷子。大海里的一粒谷子。比喻非常渺小。语本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:“‘中国’,这个话题太大了,古今中外任何人写这个话题的文章或大部头著作,实际上也只是落入‘中国’这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中的一滴水珠,成了‘中国’的沧海一粟。”△表示很渺小,可作自谦之词。→九牛一毛 涓埃之微 太仓稀米 ↔大本大宗
词语分解:
- 沧海的解释 大海。以其一望无际、水深呈青苍色,故名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——乐府诗集·曹操·步出夏门行
- 一粟的解释 1.古代长度和重量单位。淮南子·天文训:“律之数十二,故十二蔈而当一粟,十二粟而当一寸……其以为量,十二粟而当一分,十二分而当一銖,十二銖而当半两。”2.喻物之细微渺小。 宋 欧阳修 憎蚊诗:“惟尔於其间,有形纔一粟。” 宋 苏轼 赤壁赋:“寄蜉蝣於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儿女英雄传第三回:“但恐太仓一粟,无济于事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一夔而足
比喻只要是真正的人才,一个即可。宋周必大辞免兼修国史奏状: “作乐以一夔而足,所贵专门。” 参见:○一夔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