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贤良方正 |
释义 | 贤良方正历史知识 贤良方正怎么写好看:
贤良方正历史词典解释选举科目。始于汉文帝前二年(前178),全称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。常与贤良文学并称。非岁举。三国、晋、北朝多行此制。唐、宋为制科重要科目,宋代曾列制科第一,称“大科”。汉代举贤良方正,对策者百人,有高下之分,却未有黜落,对者皆预选。唐代始对策一道,而有中与不中之别,中者往往十四五人或二十二三人。对策或天子临轩亲试,或试于中书,或进士、明经及第后再登制科,或由低级官应制科。另,宋代亦为贡举科目之一,由各路长官荐举或自行在原籍投状应试,一度改随礼部贡举,不准自荐。终宋一代,屡经废复。明代亦为荐举科目之一。太祖命举贤良方正,授以职官。宣德间,又诏天下布、按二司及府、州、县官举各一人。英宗即位,下令勿停选,应征者经考试后录用。清代改为孝廉方正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奕经1791—1853 清满洲镶红旗人。爱新觉罗氏,字润峰。道光帝侄。历内阁学士,兼副都统。道光五年1825迁兵部侍郎。十四年任黑龙江将军。十六年授吏部尚书,兼步军统领。二十一年授协办大学士。八月受命为扬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