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竭齿寒怎么写好看:
唇竭齿寒书法图片
唇竭齿寒历史词典解释
同“唇亡齿寒”。《吕氏春秋.权勋》:“先人有言曰:‘唇竭而齿寒。’”高诱注:“竭,亡也。”《淮南子.说林训》:“川竭而谷虚,丘夷而渊塞,唇竭而齿寒。”
见“唇亡齿寒”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丘夷而渊塞,唇竭而齿寒。”
词语分解:
- 唇的解释 唇 chún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:嘴唇
- 齿寒的解释 1.牙齿外露而寒。比喻有外忧。穀梁传·僖公二年:“语曰:脣亡则齿寒,其斯之谓与。”旧唐书·田弘正传:“自 弘正 归国, 幽 、 恆 、 鄆 、 蔡 有齿寒之惧。”新唐书·窦建德传:“二国兵不解, 唐 彊 郑 弱,势必举 郑 , 郑 灭则大 夏 有齿寒之忧。”参见“ 脣亡齿寒 ”。2.齿酸。 宋 孙艤 菩萨蛮·落梅词:“一点著枝酸, 吴姬 先齿寒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凿空取办
谓巧立名目,勒索榨取。宋俞文豹吹剑录:“薛寺正 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,虽有奉法吏,欲宽弛而不得骋。”宋 岳珂愧郯录.作邑之制:“间有赋入实窄,凿空取办,郡县不相通融,鲜不受督趣。” 其他 凭空设立名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