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佛寺怎么写好看:
卧佛寺书法图片
卧佛寺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北京海淀区西北寿安山南麓。因寺内有卧佛造像而得名。唐代名兜率寺,元代名昭孝寺,至治二年 (1322) 重建,改名十方普觉寺,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三世佛殿、卧佛殿等。原有卧佛二,一是贞观中造旃檀像,已毁; 一是元至治元年所铸铜像,今存。卧佛为释迦牟尼涅槃,长5米余,浑朴精致,为元代铸造艺术之精品。
即“十方普觉寺”。
词语分解:
- 卧佛寺的解释 寺院名。在 北京市 海淀区 西山 北部的 寿安山 南麓。建于 唐 贞观 年间,初名 兜率寺 ,先后更名 昭孝 、 洪庆 、 寿安 、 永安 等。 清 雍正 十二年重修后,改名 十方普觉寺 。因殿内有 元 代铜卧佛,俗称 卧佛寺 。卧佛铸造浑朴精致,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。解放后为 北京 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。参阅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·卧佛寺、 清 孙承泽 春明梦
- 寺的字典解释 寺 sì 古代官署名:太常寺(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)
历史地名推荐:带水
①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。寰宇记 卷121播州带水县: 带水 “源出故县西大山东,流经县城北,又东流至废胡刀县界注胡6*江水”。②在今朝鲜黄海南道载宁江。汉书·地理志乐浪郡含资县: “带水西至带方入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