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避亲 |
释义 | 避亲历史知识 避亲怎么写好看:
避亲历史词典解释唐宋及其后主要指考试授官制度中的避嫌,如凡有亲戚关系者不能同在一地为官等。宋任命官员和贡举考试时,对有服亲属和婚姻之家有所回避。北宋宰相、执政亲属不能任翰林学士、知制诰、中书舍人。南宋改为只避本省官,如宰相和尚书左右丞亲属不得任尚书侍郎等。太宗时,知贡举官亲戚可与其他举人同试。真宗时,设别试所,专考试官亲戚。自此,各级考试皆然,试卷密封、誊录、考校、拆号等均由避亲官主管。仅铨试、公试、上舍试士人不令别试,只将试卷转送他房考校。各地官员的避亲举人,牒送转运司赴牒试或漕试。嘉熙元年(1237)罢牒试,改赴寓试。明清沿其制,称回避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杜邺西汉茂陵今陕西咸阳西人,字子夏。先世居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。以孝廉为郎,与车骑将军王音、成都侯王商亲善。商为大司马卫将军时,任邺为主簿,举侍御史。哀帝即位,迁凉州刺史,后以病免。时外戚丁、傅用事,乃对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