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开元之治 |
释义 | 开元之治历史知识 开元之治怎么写好看:开元之治历史词典解释唐开元时,玄宗积极整顿武后、中宗以来弊政,励精图治,任用贤相姚崇、宋璟等,淘汰冗官,精简机构;令伪妄僧尼还俗,禁建佛寺;销毁金银器玩,焚珠玉锦绣,以戒奢倡俭;注意地方吏治,兴修水利等,使政局稳定,生产发展,户口增加,国势强盛,唐朝成为当时经济、文化繁荣昌盛的大国,旧史家誉为“开元之治”。但开元后期,玄宗渐怠于政事。开元二十四年(736)十一月,张九龄罢相,李林甫为中书令,自此朝士皆容身保位,无复直言。次年,听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傔人孙诲妄言,袭击吐蕃,使唐蕃和好中断,边境日益多事。天宝以降,玄宗沉溺酒色,奢靡之风日盛;社会上土地兼并加剧,贫民失业,出现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惨象。朝中李林甫、杨国忠相继柄政,奸邪横行,武备不修;边境则节度使手握重兵,至天宝十四载(755)安禄山起兵作乱,唐朝遂由盛而衰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刘孝绰481—539 南朝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,小字阿士,本名冉。幼聪敏,号神童。天监初,起家著作佐郎。迁太子舍人,转尚书水部郎。为昭明太子萧统所重,曾为统集文并作序。迁员外散骑常侍,兼廷尉卿。仗气负才,多忤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