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静陵 |
释义 | 静陵历史地名 静陵怎么写好看:静陵历史词典解释①东汉质帝刘瓒陵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: 本初元年 (146),“葬孝质皇帝于静陵”。同书 《礼仪志》 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“在雒阳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 东,去雒阳三十二里。” ②为北魏孝庄帝子攸的陵墓。子攸为献文帝孙,彭城王勰第三子。梁武帝大通二年 (北魏武泰元年,528) 二月尔朱荣起兵,拥为皇帝,改武泰元年为永安元年。至三年九月,尔朱荣自晋阳来朝,帝杀荣于明光殿。十二月甲寅,荣弟尔朱兆将帝囚送晋阳。甲子,缢帝于城内三6*级佛寺,时年24岁。《魏书·孝庄帝纪》 载: 太昌元年(532),“谥为孝庄皇帝,庙号敬宗。十一月,葬于静陵”。静陵位置文献缺载,又无墓志佐证,但从出土文物及与北魏帝陵的相对位置推测,今洛阳市北邙山乡上寨村南的大冢可能就是孝庄帝静陵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地名推荐:崔桥镇北宋置,属太康县。即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八里崔桥乡。民国初置县佐于此。 在河南省扶沟县东北部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崔桥,人口4800。原名徐集、九龙集,宋代崔姓在村西水上建桥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