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皮币 |
释义 | 皮币历史知识 皮币怎么写好看:
皮币历史词典解释①战国时外交常用礼品。多由贵重皮毛及缯帛组合而成。《管子·五行》:“出皮币,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昔者大(太)王居邠,狄人侵之,事之以皮币。”赵岐注:“皮,狐貉之裘,币,缯帛之货。”或谓币指束帛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请具车马皮币,愿君以此从卫君游。”姚宏注:“皮,鹿皮。币,束帛也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孤执皮帛。”郑玄注:“皮帛者,束帛而表以皮为之饰。皮,虎豹皮;帛,如今璧色缯也。”②货币之一种。汉武帝时所行货币。皮质。据《汉书·食货志》,武帝因财政危机,“与公卿议,更造钱币以澹用,而摧浮淫并兼之徒”。元狩四年(前119)仿古制发行皮币,用宫苑中的白鹿皮制造,缘以藻绩,币值四十万,规定诸侯王朝觐时必须用皮币荐璧奉献。为西汉王朝聚敛财富以解决财政困难的一种手段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迤西道清雍正八年1730改永昌道置迤西道,驻大理府城今云南大理市,辖大理、楚雄、顺宁、丽江、永昌、景东、蒙化、永北、鹤庆、姚安十府。乾隆三十一年1766,永北改厅。三十五年裁姚安府;改鹤庆为州,属丽江府;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