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钟山之玉 |
释义 | 钟山之玉历史典故 钟山之玉怎么写好看:钟山之玉历史词典解释《山海经.西山经》:“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,而投之钟山之阳。” 峚(古密字)山上多丹木,有丹水源出于此,中多白玉,有玉膏,膏中生玄玉。黄帝乃取峚山之玉,投之钟山之阳。郭璞云:以为玉种。后因用为咏玉或咏产玉之山的典故。也用以比喻贤人。 《后汉书.蔡邕列传》:“譬犹钟山之玉,泗滨之石,累珪璧不为之盈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议不反顾谓为了正义奋勇向前,不回头、后退。议,通“义”。文选.司马相如〈喻巴蜀檄〉:“触白6*刃,冒流矢,议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雠。”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作“义不反顾”。清 冯景与乔侍读书:“方是时,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