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和吐蕃使历史词典解释
使职名。唐广德二年(764)以郭子仪充河北道邠宁、泾原、河西通和吐蕃使,以陈郑、泽潞节度使李抱玉充南道通和吐蕃使,以通和缓解吐蕃对唐用兵。
词语分解:
- 通和的解释 1.互相往来和好。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:“纳款通和,布德脩礼。” 宋 叶适 廷对:“天下大事,不容苟简;岂可不出於用兵则出於通和哉?” 清 郭凤喈 鸱上屋谣:“昨日通和使者来,官军取给牛羊鷄。”2.通畅缓和。淮南子·墬形训:“ 汾水 濛浊而宜麻, 泲水 通和而宜麦。”3.开朗平和。南史·刘孺传:“及长,美风采,性通和,虽家人不见其喜愠。” 唐 元结 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:“
历史知识推荐:怀远将军
官名。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置,为杂号将军,第五品,位在奋武将军上。金、元置武散官怀远大将军。明沿置,改怀远将军,从三品,初授。清初沿置,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三品之封赠。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翼大夫。五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