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田户怎么写好看:
井田户历史词典解释
清代耕种八旗井田之无业旗民。雍正二年(1724)于新城、固安试行八旗井田制。选无业旗人一百户往耕。每户授田一百二十五亩,其中私田百亩、公田十二亩五分、庐场圃地十二亩五分。官造庐舍,给耕牛、种籽。公田所获尽收尽报。后又行于霸州、永清县。乾隆元年(1736),因成效甚微,改井田为屯田,改井田户为屯户。最多时有一百九十余户,少时仅九十余户。
词语分解:
- 井田的解释 1.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。以方九百亩为一里,划为九区,形如“井”字,故名。其中为公田,外八区为私田,八家均私百亩,同养公田。公事毕,然后治私事。从 春秋 时起,井田制日趋崩溃,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。穀梁传·宣公十五年:“古者三百步为里,名曰井田。井田者,九百亩,公田居一。” 范宁 注:“出除公田八十亩,餘八百二十亩,故井田之法,八家共一井,八百亩。餘二十亩,家各二亩半,为庐舍。” 三国 魏
- 户的字典解释 户 hù 一扇门,门:门户
历史知识推荐:煤税
清代税收之一。系地方政府对采煤、贩煤所征之税。属杂税之一。采煤每窑岁纳税银六十两,贩煤税则为每驮纳税钱三十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