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定朔 |
释义 | 定朔历史知识 定朔怎么写好看:
定朔历史词典解释天文学名词。按太阳和月亮的实际运行速度算出的合朔,即日、月黄经相等的时刻,称为定朔。而以日、月黄经相差180°的时刻,则称为定望。用定朔方法,日食一定发生在朔,月食一定在望。对预报日月食而言,定朔比平朔更符合实际。南朝宋何承天、梁虞邝、北齐信都芳以及隋刘孝孙和刘焯等,都曾建议在历法中采用定朔,但未被采纳。直到唐傅仁均修《戊寅元历》时,才初次采用。但按日、月的实际视运行,在连续两次定朔之间的时间长度,其最长与最短之差,亦可达12小时多;因而根据定朔来安排,有出现接连三个至四个大月和连续三个小月的可能。如在贞观十八年(644),预报次年九月起,有四个月连续为大月,这就成为当时反对用定朔的事实;因而又恢复用平朔,直到麟德二年(665),才又重新采用定朔,但也不彻底,例如麟德历为避免四个大月或三个小月相连现象,采用迁就方法,把朔日下推一天,使第三个小月变成大月;或上退一天,使第四个大月变成小月。这种方法直到元《授时历》才革除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中国教育会清末资产阶级文化团体。光绪二十八年二月1902.4章炳麟、蔡元培、蒋智由、黄宗仰等在上海发起成立,推举蔡为会长。以“编订教科书,改良教育,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”为宗旨,并集结爱国志士从事反满革命活动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