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武候大将军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隋朝十二卫大将军之一,置一员,正三品,与左武候大将军同掌车驾出营卫,分领府兵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右候卫大将军。
词语分解:
- 右武的解释 崇尚武功。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:“守成尚文,遭遇右武。” 唐 刘禹锡 董氏武陵集纪:“兵兴已还,右武尚功。”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:“谋足以夺三军,而辱於右武之国。” 梁启超 中国之武士道:“环 大河 南北所谓我族之根据地,安所往而非右武之天性所磅礴乎……其间竞争剧烈,非右武无以自存!”
- 大将军的解释 武官名。始于战国,汉代以后历代沿置,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。——广州军务记
历史官职推荐:省参议会
省民意机关。国6*民6*党政府在设省参议会之前,先有省临时参议会,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九月二十六日国民政府公布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,次年在一些省份陆续成立。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十二月五日国民政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