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文武兼备 |
释义 | 文武兼备历史典故 文武兼备怎么写好看:
文武兼备历史词典解释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,文武双全。汉.荀悦《汉纪.宣帝纪二》:“初,田延年为河东太守,召见故吏五十六人,令有文者东,有武者西,翁归独伏不肯起,对曰:‘文武兼备,惟所施设。’”明.无名氏《广成子》二折:“师父,这文武兼备,道德双全,当与皇家宰治天下,忠义兼备,万古流芳也。”《英烈传》九回:“有个朱明公,才德英明,文武兼备。”亦作“文武兼济”。明.无名氏《大劫牢》头折:“我打听的滦州有一人是韩伯龙。此人其家巨富,文武兼济,使一条铁棒,打天下无对。”明.无名氏《桃园结义》头折:“平生正直刚强,文武兼济,喜看《春秋左传》。” 主谓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,文武双全。汉·荀恒《汉纪·宣帝纪》:“初,田延年为河东太守,召见故吏五十六人,令有文者东,有武者西,翁归独伏不肯起,对曰:‘文武兼备,惟所施设。’”△褒义。描写文武双全。→文武全才 ↔酒囊饭袋。 也作“文武兼济”、“文武兼全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授衣假源见“授衣”。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。新唐书.选举志上:“每岁五月有田假,九月有授衣假。”唐 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九:“初当授衣假,无吏挽门铃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