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三调 |
释义 | 三调历史知识 三调怎么写好看:三调书法图片 三调历史词典解释又名三课。南朝税法之一。指调粟(征收粮食)、调帛(征交绢帛)、杂调(摊派劳役)。始于宋后废帝时。规定按貲产多少定税,然貲产估价却无定准,致有桑长一尺,围以为价;田进一亩,度以为钱。屋不得瓦,皆责貲实。亦有以为三调指租、布、杂税,征收粟、布帛及钱;或即租布,按户征收调粟、调布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土圭简称圭。古代量度日影长度的仪器。周礼·考工记:“土圭尺有五寸,以致日、以土地。”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:“以土圭之法测土深,正日景,以求地中……,日至之景,尺有五寸,谓之地中。”周礼·夏官·土方氏:“掌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