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墙面而立 |
释义 | 墙面而立历史典故 墙面而立怎么写好看:
墙面而立历史词典解释①谓面对墙壁,目无所见。《论语·阳货》: “人而不为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?” ②比喻不学无术。南朝梁简文帝《诫当阳公大心书》: “若使墙面而立, 沐猴而冠, 吾所不取。 ” ●《书·周官》: “王曰: ‘……其尔典常作之师,无以利口乱厥官,蓄疑败谋,怠忽荒政,不学墙面,莅事惟烦。” 蓄疑: 积疑不决。周成王训诫百官,应当师法文武周公,不可更改,积疑不决,怠情忽略,贻误政事;人如不学,就象面对墙壁站立,必定一无所见,遇事举措茫然。 见“面墙而立”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人而不为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?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忧心如惔主谓 惔,火烧。心里忧愁得像火在煎熬一样。语出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:“忧心如惔,不敢戏谈。国既卒斩,何用不监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非常忧虑焦急。→忧心忡忡 忧心如酲 ↔欣喜若狂安之若素。也作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