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杩槎 |
释义 | 杩槎历史知识 杩槎历史词典解释一种导流或截流的水工建筑物。用长数米的木料绑扎成支架,多为三足鼎立状,插入河中。另在支架中部绑横木上加大石以抵御水流冲力。使用时常多个杩槎连结成长列。每个杩槎的两足在迎水面上铺小横木竹席之类,而后倾倒土石以止水。秦昭王时修都江堰即开始应用,历二千多年不变。因其施工方便,易筑易拆,在其他水利工程中也有应用。近代支架有用钢材或钢筋混凝土代替木材,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得到运用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渤海馆唐时设于登州都督府城今山东蓬莱南街东,为接待渤海入朝使节处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