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至死不悟 |
释义 | 至死不悟历史典故 至死不悟怎么写好看:
至死不悟历史词典解释到死仍不醒悟。形容顽固之极。晋.葛洪《抱朴子.道意》:“求乞福愿,冀其必得,至死不悟,不亦哀哉?”宋.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.五柳先生下》:“大率才高意远,则所寓得其妙,遂能如此。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,不知者疲精力,至死不悟。”巴金《我的梦》:“我究竟做过了什么举动会使人相信我要自6*杀呢?难道我是一个至死不悟的人么?” 述补 到死都不醒悟。唐·柳宗元《河东先生集·临江之麋》:“麋出门,见外犬在道甚众,走欲与为戏,外犬见而喜且怒,共杀食之,狼藉道上,麋至死不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固执处事方面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抚髀长叹偏正 对久处安适、不能有所作为长长叹息。警世通言卷4:“不觉~道:‘……安能久于人世乎!’”△多用于感叹方面。→抚髀兴叹 抚髀兴嗟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