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杜弢起义 |
释义 | 杜弢起义历史事件 杜弢起义历史词典解释西晋荆、湘地区流民起义。西晋末年,梁(治今陕西汉中)、益(治今四川成都)二州十余万人流徙到荆(治今湖北江陵)、湘(治今湖南长沙)地区就食,遭当地官吏和豪强地主迫害。永嘉五年(公元311年),西晋荆州刺史王澄沉杀流民八千余人于长江,扬言杀尽流民,激起强烈不满。流民公推杜弢为首领,举行起义。杜弢率义军攻克长沙,活捉湘州刺史荀眺。尔后又南克零陵(治今湖南零陵)、桂阳(治今湖南郴县),东攻沔阳、豫章(治今江西南昌)。建兴三年(公元315年),琅邪王司马睿派王敦、陶侃分路进剿义军。杜弢率起义军英勇抵抗,因力量损失严重而请降,司马睿任命其为巴东监军,但陶侃等仍继续进攻,迫使杜弢再次起义。杜弢联络五谿蛮族,南攻武陵(今湖南常德西)后部将王真投降陶侃,湘州失守。杜弢突围,途中病死,起义失败。 词语分解:
历史事件推荐:子产不毁乡校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善于采纳批评意见的故事。乡校即基层行政单位乡的学校,郑国人常在那里游学聚会,议论当朝执政。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子产的威信,劝子产毁掉乡校。子产说: “人们早晚办完事情后聚游于此,以议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