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议局议员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清末各省咨议局成员。宣统元年(1909)依《各省咨议局章程》,采复选制产生。数额按各省取进学额百分之五并参酌漕粮数确定,多者(顺直)一百四十人,少者(新疆)三十人。掌参与咨议局职权内议案的提出,讨论与表决。
词语分解:
- 咨议的解释 旧时备顾问的幕僚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·德行:“ 桓南郡 既破 殷荆州 ,收 殷 将佐十许人,咨议 罗企生 亦在焉。”清史稿·郑成功传:“﹝ 郑锦 ﹞以 永华 为咨议, 冯锡范 为侍卫,引兵至 臺湾 。” 郁达夫 迷羊:“他居然留我在署中作伴,并且委了我一个挂名的咨议。”
- 议员的解释 在议会中有正式代表资格,享有表决权的成员
历史官职推荐:掌盖
官名。又称“伞房掌盖”。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之属官。初设时称“掌伞总领”,二人,康熙三十三年1694增为三人。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是称。正六品。掌伞房事。凡皇帝御殿或祭祀行礼,则负责张黄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