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淮军 |
释义 | 淮军历史知识 淮军怎么写好看:淮军历史词典解释清末李鸿章编练的武装。以淮南地主团练为基础,故名。同治元年(1862)李鸿章以淮南团练五营为基础,曾国藩拨湘军数营相助,创建而成。全军六千五百人,招募办法、编制训练等全部仿照湘军。三月应上海官绅之请,自安庆乘英轮抵沪,置大营于近郊新桥。购置洋枪洋炮,雇佣英法教官,勾结英法侵略者攻陷太平天国苏南地区,并配合湘军赴浙、皖、赣、闽诸省镇压太平军。战争中不断扩大,至太平天国失败时已达七万余人,有洋枪三四万支,设有开花炮队、马队,成为清朝实力最强的武装力量。湘军裁撤后,淮军成为镇压捻军主力。九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,先后抽调军官赴德学习,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、北洋武备学堂,并建立北洋舰队。主要将领有刘铭传、张树声、潘鼎新、刘秉璋、周盛波、丁汝昌、吴长庆、聂士成等,形成淮系势力,是为晚清重要武装政治集团。中法、中日战争中,淮军陆军大部溃败,北洋舰队全军覆没,淮军势衰,渐为新式陆军代替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秦蕙田1702—1764 清江苏金匮今无锡人,字树峰,号味经。乾隆进士。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工部、刑部尚书。少承家学,以经术笃行,知名海内。以为儒者不能舍经以谈道,离经以求学。精于三礼之学,以平生精力,网罗众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