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议怎么写好看:
八议书法图片
八议历史词典解释
指八种人犯罪后可以享有减免刑罚特权的特别审议制度。周朝称八辟,汉朝称八议,三国魏正式载入律令,沿用到清朝。包括议亲(宗室外戚)、议故(皇帝故交旧友)、议贤(有大德行者)、议能 (有大才艺者)、议功(有大功勋者)、议贵(高官显爵)、议勤(有大勤劳者)、议宾(前朝皇族等)。各朝对所包括的对象皆有具体规定,如议贵条,《唐律疏议》卷一《名例》: “谓职事官三品以上,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。”
词语分解:
- 八议的解释 八辟。后汉书·应劭传:“ 陈忠 不详制刑之本,而信一时之仁,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。”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·名例:“八议:一曰议亲,谓皇帝袒免以上亲,及太皇太后、皇太后緦麻以上亲,皇后小功以上亲;二曰议故,谓故旧;三曰议贤,谓有大德行;四曰议能,谓有大才业;五曰议功,谓有大功勋;六曰议贵,谓职事官三品以上,散官二品以上,及爵一品者;七曰议勤,谓有大勤劳;八曰议宾,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。” 唐
- 八的字典解释 八 bā 数名,七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捌”代):八面玲珑
- 议的字典解释 议 (議) yì 意见,言论:议论
历史官职推荐:建忠校尉
官名,三国魏置,位低于将军高于都尉、掌征伐、驻守或奉诏出使。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:“正始元年,太守弓遵遣建忠校尉梯儁等奉诏书印绶诣倭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