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秉大公怎么写好看:
一秉大公书法图片
一秉大公历史词典解释
秉:依据,凭借。指说话办事完全依照公理。形容大公无私。清.刘坤一《复赵展如》:“办事之道,全在识其轻重缓急,揆几度务,以归实济,而杜虚糜,非确有见地、一秉大公者,不能言之动中窾要如是。”
述宾 形容言行完全秉公无私。郭沫若《王阳明礼赞》附论一:“这从社会方面说来,便是废去私有制度而一秉大公了。”△褒义。用于言行正派方面。→大公无私。也作“一秉至公”。
词语分解:
- 一的解释 一 yī 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
- 大公的解释 1.谓以天下为公。 汉 刘向 说苑·至公:“古有行大公者,帝 尧 是也……得 舜 而传之,不私於其子孙也。”2.极其公正。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:“ 徽宗 尝对辅臣语及 元祐 、 绍圣 事,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,扶偏救弊。”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:“吾道贵大公,片言折邪妄。” 邹韬奋 茅盾 等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:“深望领导抗战之领袖与政府,以大勇大公之心,毅然决然,当机立断。”即
历史典故推荐:遁迹黄冠
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。刘复奉答王敬轩先生:“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,又是个‘遁迹黄冠’的遗老,失敬失敬。” 其他 逃离尘世,当道士。刘复奉答王敬轩先生:“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