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盖棺事定 |
释义 | 盖棺事定历史典故 盖棺事定怎么写好看:
盖棺事定历史词典解释人死后,是非功过才能断定。《晋书.刘毅传》:“丈夫盖棺事方定。”唐代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》诗:“盖棺事则已,此志常觊豁。”唐代韩愈《同冠崃》诗:“行矣且无然,盖棺事乃了。”后亦作“盖棺论定”。 其他 意犹盖棺论定。喻指将决定的事定下,不再改变。语本《韩诗外传》8·23章:“子贡曰:‘君子亦有休乎?’孔子曰:‘阖棺兮乃止播兮,不知其时之易迁兮,故学而不已,阖棺乃止。’”明·冯惟敏《耍孩儿·骷髅诉冤》曲:“自古道盖棺事定,入土为安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功过。→盖棺事了 盖棺事已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自公退食公:公门,即所谓衙门。 从公门回家吃饭。 旧指在府衙供职。语出诗.召南.羔羊:“羔羊之革,素丝五缄,委蛇委蛇,自公退食。”明.许自昌水浒记.周急:“自公退食过新年,笑指生涯树树红。”一作〔退食自公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