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鉴胡注举正历史词典解释
书名。清陈景云撰。一卷。订正胡三省《资治通鉴》注文之误,共六十三条,以地理居多。其子黄中跋称书本十卷,王峻所作景云墓志亦称作《通鉴胡注举正》十卷。可见今本乃残缺之稿。
词语分解:
- 通鉴的解释 共通的鉴定。 唐 刘知几 史通·杂说下:“史臣美 澹 而讥 邵 者,岂所谓通鉴乎?”
- 举正的解释 1.指出谬误,加以纠正。左传·文公元年:“先王之正时也,履端於始,举正於中,归餘於终。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·友悌:“ 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,多所举正,风俗一变。”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:“惜乎言官不能举正,坐成其妄耳。”2.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。后汉书·苏章传:“ 顺帝 时,迁 冀州 刺史。故人为 清河 太守, 章 行部案其姦臧……遂举正其罪。”
历史知识推荐:东谢蛮
古族名。唐时分布于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及榕江、雷山、台江等县。因其首领谢氏地在西谢之东,故名。贞观三年629,首领谢元深入朝,以其地置应州,元深为刺史,隶黔州都督府。居民从事畲田耕作。散居山谷,依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