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坰之惭历史词典解释
《文选》卷四六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唐.李善注引晋.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汤即天子位,遂迁九鼎于毫,至大坰,而有惭德。”
商汤以臣伐君,行至大坰时悟生惭心。后因用为咏因篡位改朝而生愧心之典。
南朝.齐.王融《三月三曰曲水诗序》:“革宋受天,保生万国。度邑静鹿丘之叹,迁鼎息大坰之惭。”
偏正 传殷汤王即天子位,迁九鼎于亳都,至大坰,以臣伐夏君,颇以为耻。《文选·王融·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迁鼎息大坰之惭。”△多用于心理方面。
词语分解:
- 大的解释 大 dà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
- 惭的解释 惭 (慚) cán 羞愧:惭愧
历史典故推荐:望之俨然
俨然:庄严貌。 看上去态度很庄重。 形容人仪态端庄,神情严肃。语出论语.子张:“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;即之也温;听其言也厉。”三国志.魏志.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:“帝容止可观,望之俨然。”周书.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