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五通桥区 |
释义 | 五通桥区历史地名 五通桥区怎么写好看:五通桥区历史词典解释在四川省乐山市区东南部。面积474.03平方千米。人口32.3万。辖11镇、1乡。区人民政府驻五通桥。以附近有五通庙及石桥得名。原犍为、乐山两县辖地。1951年置五通桥市(县级),1964年改为区,1979年撤区并入乐山市(县级)。1985年析出,置省辖乐山市五通桥区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,以岷江为界,西为乐山平原南端,东为盆中丘陵。岷江自北入,纵贯区境。左纳茫溪河,右汇沐溪河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等,并产蚕茧。所产柑橘、生姜著名。有煤、盐卤、天然气、石灰石等矿和盐化工、轻纺、机械、建材、电力、煤炭、食品等工业。氯化钡、区熔单晶炉、竹编多为出口商品。五新、成三公路交会于此。岷江通航运。有丁佑君烈士纪念碑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地名推荐:香界寺在今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。是八大处中第六处。创建于唐代。元名平坡寺。明洪熙元年 1425 重建,改名大圆通寺。清康熙中,僧海岫薰重修于此,十七年 1678 改名圣感寺。乾隆十三年 1748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