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损有余补不足 |
释义 | 损有余补不足历史典故 损有余补不足历史词典解释《老子》(第七七章):“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。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与之。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孰能有余以奉天下?唯有道者。” 老子认为天道公正,减少有余的来补不足的,世道不平,反使少的更少,多的愈多。后因以“损有余而补不足”比喻损富济贪。亦以“损不足奉有余”比喻损贪济富的不公。 唐.王勃《上郎都督启》:“损有余补不足,于君侯何如哉?” 并列 减少多余的,补充欠缺的。《老子》77章:“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取于有余以供上用,则贫民之赋可损,所谓损有余补不足。”△用于施政方面。→裒多益寡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林逋眷属借指梅花。 日本森槐南 百字词: “老树横斜霜骨劲,如铁苔枝交戟。何逊风流,林逋眷属,无鹤曾何惜。” ○梅妻鶴子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