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漏水转浑天仪 |
释义 | 漏水转浑天仪历史知识 漏水转浑天仪历史词典解释天文仪器。东汉张衡于顺帝永建五年(130)创制;是主体为一直径四尺多的铜球(即浑象)和转动装置结合的仪器。大体分三部分:(1)浑象上刻有二十八宿、中外星官、黄赤道、南北极、二十四节气、恒显圈和恒隐圈。(2)水力转动机械装置,由齿轮转轴系统把浑象和漏壶连结,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,用的是二级漏壶,其受水壶也为两个,壶盖上各有一个金仙人,左手抱箭,右手指刻。一个指白天,一个指夜间时辰。此装置使旋转保持与天球同步,表示恒星出没和中天的周日视运动。(3)机械日历附属装置,称“瑞轮蓂荚”,它与浑象相连,从每月初一开始,每天转出一叶木板到地平上,十五日则出现十五片,然后每天转入一片,到月底落完。这实际是一个自动日历。漏水转浑天仪对中国后来天文仪器影响很大。唐、宋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完善的天象表演仪器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泥范(範)见“陶范”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