肘后卒急方历史词典解释
 书名。又名《肘后备急方》。简称《肘后方》、《卒急方》。晋葛洪著。三卷。为《金匮药方》精简本,以便于携带和应急,故名。载有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眼诸病治疗方药,并介绍各种灸法。其中关于“虏疮”(天花)、“尸注”(结核病)、“恐水”(疯狗病)、“沙虱毒”(恙6*虫6*病)等传染病症状及治疗方法,在世界医学史上有较高地位。后经南朝梁名医陶弘景加以整理、改编,金代杨用道又将宋代《证类本草》中附方补充进去。此本流传至今。
词语分解:
- 肘后的解释 谓随身携带的。指医书或药方。 唐 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:“肘后符应验,囊中药未陈。” 前蜀  贯休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诗:“珠殿香軿倚翠稜,寒栖吾道寄 孙登 ,岂应肘后终无分,见説仙中亦有僧。” 明  唐顺之 题赠施心菊医士诗:“肘后传方多已试,鼎中留药不嫌贫。” 清  方文 京口访邬沂公感旧诗:“独怜肘后方书在,我欲从君隐市门。”参见“ 肘后方 ”。
 - 急方的解释 救急的方剂。 明  李时珍 本草纲目·序例上·七方﹝集解﹞引 丛正 曰:“急方有四:有急病急攻之急方,中风关格之病是也……有气味俱厚之急方,气味俱厚,直趋於下而力不衰也。”
 
历史知识推荐:韩玉
?—1211 金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,字温甫。明昌进士。累迁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。大安三年1211,奉陕西安抚司檄,以凤翔总管判官募兵万人,与西夏军战于北原,解平原府围。任河平军节度副使。后被诬,囚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