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心有灵犀一点通 |
释义 | 心有灵犀一点通历史典故 心有灵犀一点通历史词典解释唐.李商隐《无题》:“昨夜星辰昨夜风,画楼西畔桂堂东。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嗟余听鼓应官去,走马兰台类转蓬。” 灵犀,指纹理透明的犀角。《汉书.西域传赞》唐.颜师古注:“通犀,中央色白,通两头。”后人多用此典故喻相爱之人心心相通。 元.于伯渊《仙吕.点绛唇》:“花月巧梳妆,脂粉娇调弄。没乱杀看花的眼睛,更那堪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 主谓 灵犀,旧说犀牛是一种灵兽;一点通,犀角中有白纹如线,贯通两端。原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,后泛喻彼此心意相通。唐·李商隐《无题二首》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蔡敦祺《林则徐》上:“诸位快看,元抚与芝楣方才结识几日,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!”△褒义。常用于指人的意蕴、艺术手法等。→心心相印 情投意合 志同道合 ↔貌合神离 格格不入。 也作“心有灵犀”。 历史典故推荐:风兴云蒸风刮起,云蒸腾。形容事物彼此呼应,迅速兴起。文子.道原:“风兴云蒸,雷声雨降,并应无穷。” 见“风起云蒸”。后汉书·冯衍传:“~,一龙一蛇,与道翱翔,与时变化,夫岂守一节哉?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