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课怎么写好看:
资课书法图片
资课历史词典解释
唐时散官、勋官、品子及课户白丁等纳钱代服色役,称为资课。唐初,四品以下,九品以上文武散官、勋官、三卫等所纳代役金称资,品子及课户白丁所纳代役金称课。开元时,始统称资课。因色役者身份不同,役种各异,服役时间有长短,故资课数额不一,简表如下开元时,社会经济发展,地主、商人乃至工匠皆纳资代役,色役伪滥,普遍资课化。二十二年(734),玄宗诏书中将资课和庸调并提,反映资课已成为国家经常税收。天宝初,资课有与其他赋税合并之势。安史乱后,财政制度混乱,影庇人户资课多归本使,不入国库,原以资课钱所付官员手力钱、工匠工资等仍由国家支付,故有时资课反成支出项目。
| 役名及纳资者身份 | 岁纳资额 |
| 白直(白丁) | 2500文 |
| 执衣(白丁中男) | 1000文 |
| 防阁(白丁) | 2500文 |
| 庶仆(白丁) | 2500文 |
| 仗身(白丁) | 2560文 |
| 门夫(中男及残疾) | 850—1000文 |
| 丁匠(白丁) | 2000文 |
| 太常音声人 | 2000文 |
| 丁奴 | 1500文 |
| 丁婢 | 300文 |
| 中男6*奴 | 300文 |
| 四五品文武散官 | 600文 |
| 六品至九品文武散官 | 1000文 |
| 亲事(六七品官子) | 1500文 |
词语分解:
- 资课的解释 财产税。新唐书·食货志一:“凡庸、调、租、资课,皆任土所宜,州县长官涖定粗良,具上中下三物之样输京都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:“ 唐玄宗 在租庸调外,又创资课。所谓资课,就是财产税。”
- 资的字典解释 资 (資) zī 财物,钱财:资源
- 课的字典解释 课 (課) kè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:上课
历史知识推荐:安答
即“按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