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使怎么写好看:
院使书法图片
院使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(1)明代各院长官。朱元璋吴元年(1367)于太史院、太医院置,均正三品。洪武元年(1368)罢太史院使。十四年,改太医院使为令,二十二年复改令为院使,正五品。掌太医院之事。(2)清宣统三年(1911)五月置为内阁法制院主官。管理院务,监督指挥本院各官。
词语分解:
- 院使的解释 1. 元 时习称掌管茶事的人为“院使”。 清 梁章鉅 称谓录·茶:“小知録:‘称院使者, 元 之旧习。’”2.古代光禄寺中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的长官为院使,正三品。初刻拍案惊奇卷九:“这本话乃是 元 朝 大德 年间的事。那朝有个宣徽院使,叫做 李罗 ,是个色目人。” 王古鲁 注:“ 元 时宣徽院(即光禄寺)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,长官为院使,本係正三品, 大德 年间陞为从一品。”3. 清 代统辖太医院
- 院的字典解释 院 yuàn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:院子
- 使的字典解释 使 shǐ 用:使用
历史知识推荐:释褐
原意指做官,谓脱去布衣平民服装而换上官服。科举时代指新登第者发榜后按规定进行的一种仪式。宋制,平民穿黑色或白色衣服,低级官员穿绿色公服。太平兴国二年977,赐新及第进士及诸科举人绿袍、靴、笏。从此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