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倒屣 |
释义 | 倒屣历史典故 倒屣怎么写好看:
倒屣历史词典解释西晋.陈寿撰《三国志.魏书.王粲传》:“献帝西迁,粲徙长安,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。时邕才学显著,贵重朝廷,常车骑填巷,宾客盈坐。闻粲在门,倒屣(音xǐ,鞋)迎之。粲至,年既幼弱,容状短小,一坐尽惊。邕曰:‘此王公孙也,有异才,吾不如也。吾家书籍文章,尽当与之。’” 王粲,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当时的文坛领袖蔡邕对王粲的文才非常赏识。一日家中宾客满座,听说王粲登门求见,来不及穿好鞋子,就倒拖着出门迎接。后用“倒屣”形容待客迎宾时的急切热情。 唐.王维《辋川别业》诗:“披衣倒屣且相见,相欢语笑衡门前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三余少暇谓无空闲时间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: “顾百忧薰心,三余少暇,吹竽巳滥,汲绠不修,岂复敢从斯文自诡?” 参见:○三余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