珉玉坑怎么写好看:
珉玉坑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淮水中。《元和志》 卷9新息县: “珉玉坑,在古息城东南五步,周回一百五十步,深三尺,其玉颜色洁白,堪为器物,隋朝官采用,贞观中亦令采取。其后为淮水所没。开元中淮水东移,珉坑重出,其玉温润倍胜昔时,蔡州至今以为厥贡之首。”
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南淮河中。隋时于此置官采贡玉。唐初为淮水没,开元中淮水东移,复出玉。后又没于淮水。
词语分解:
- 珉玉的解释 1.似玉的美石。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:“珉玉旁唐,玢豳文磷。”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“珉”作“瑉”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·穀水:“圃中有古玉井,井悉以珉玉为之,以緇石为口。”宋史·舆服志六:“册制。用珉玉,简长一尺二寸,阔一寸二分。”2.珉与玉。喻好坏,贵贱。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:“ 涇 渭 不可杂,珉玉当早分。” 南朝 梁武帝 注解大品经序:“於此五义,不善分别,坚著三乘,教同一
- 坑的字典解释 坑 kēng 洼下去的地方:坑洼
历史地名推荐:甲洲
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。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城。明史·和兰传:天启中,和兰“出没浯屿、 白坑、东椗……甲洲间, 要求互市”,即此。 村名。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部、东溪入海处。属桥东镇。人口 560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