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焦辨证怎么写好看:
三焦辨证历史词典解释
中医名词。温热病的辨证方法之一。清吴瑭根据《内经》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,在叶桂《温热论》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,结合温热病的传变规律总结出来。吴瑭在《温病条辨》一书中,着重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,并以此概括证候类型,作为辨证论治的要领。以三焦辨温热病的传变,则病始于上焦,次传中焦,终于下焦。其病证,上焦包括肺与心包的证候,中焦包括脾与胃的证候,下焦包括肝与肾的证候。
词语分解:
- 三焦的解释 中医学名词。上焦、中焦、下焦的合称。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:“别下於三焦、膀胱。”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:“三焦者,水穀之道路,气之所终始也。上焦在心下下鬲,在胃上口也;中焦在胃中脘,不上不下也。下焦在脐下,当膀胱上口也。”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:“烘烘的烧五臟,火火的燎三焦。”
- 辨证的解释 辨析考证
历史知识推荐:射声校尉
官名。西汉武帝时始置。为北军八校尉之一,位次列卿,属官有丞、司马等。领待诏射士,掌常备精兵,屯戍京师,亦任征伐。秩二千石。东汉建武七年31省,十五年复置,为五校尉之一,隶北军中候。掌宿卫兵。地位亲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