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海门 |
释义 | 海门历史地名 海门怎么写好看:
海门历史词典解释①指长江入海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五年 (919),吴越王镠攻吴常州,徐温拒之,“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”,即此。 ②一作鳖子门。系春秋至明代的钱塘江入海口,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坎山镇与赭山镇之间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10: 江潮 “夹岸有山,南曰龛,北曰赭,谓之海门”。清康熙、乾隆时淤为平陆。 ③在今福建龙海市东海门岛。明正统六年(1441) 设巡司于此。 (1)在今福建省福清市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年),闽王璘即皇帝位,“唐册礼使裴杰、程侃适至海门,闽王以杰为如京使”,即此。(2)即今广东省潮阳市南海门镇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设水师副将驻守,二十年改设守备,雍正四年(1726年)又改设参将驻守。(3)指长江入海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五年(919年):吴越王钱镠攻吴常州,徐温拒之,“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”,即此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地名推荐:青波一作青陂。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南。史记·陈涉世家: 秦二世二年 前208,吕将军与黥布“复击秦左右校,破之青波”。方舆纪要 卷50新蔡县: 青陂 “在县西南……亦曰青龙陂,或曰即古青波也”。 又作青陂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