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黍怎么写好看:
负黍历史词典解释
春秋周邑,后属郑。战国时属韩,后又属秦。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。《左传》定公六年(前504):郑伐负黍等六邑;《史记·韩世家》:韩桓惠王十七年(前256),“秦拔我阳城、负黍”,皆即此。又名黄城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颍水“东南流径负黍亭东,……世谓之黄城也”。
词语分解:
- 负的字典解释 负 (負) fù 驮,背(b坕 ):负米
- 黍的字典解释 黍 shǔ 〔黍子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叶线形,子实淡黄色,去皮后称黄米,比小米稍大,煮熟后有黏性
历史知识推荐:大臣
①职尊权重之官的泛称。②官名。清代置。如中央有内大臣、军机大臣、总理各国事务大臣;各部、院、寺设管理大臣;对外有通商大臣、参赞大臣、领队大臣;由皇帝特派的称钦差大臣。清末改各部尚书为大臣,侍郎为副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