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在吏部怎么写好看:
行在吏部历史词典解释
官署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中于北京置。为行在六部之一,置官如六部之制。因明成祖朱棣本人常驻北京,故行在六部已行使六部职能。十八年定都北京,以六部官属移之北,不称行在。其留南京者,加“南京”字。洪熙元年 (1425) 复置各部官属于南京,去“南京”字,而以在北京者加“行在”字。正统六年(1441),于北京去“行在”字,于南京仍加“南京”字,遂为定制。
词语分解:
- 行在的解释 即行在所。 唐 杜甫 北征诗:“挥涕恋行在,道途犹恍惚。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:“已而大驾幸 建康 ,六宫留 临安 ,则 建康 为行在, 临安 为行宫。”
- 吏部的解释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。主管吏的任免、考课、升降、调动等事务。长官为吏部尚书。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。—— 宋·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吏部拟用左通政。——清· 张廷玉明史2 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
历史官职推荐:小院
即“别试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