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奏本 |
释义 | 奏本历史知识 奏本怎么写好看:
奏本历史词典解释①泛指上奏的文书。宋孔平仲《孔氏谈苑·吕申公不悦范希文》:“希文答元昊书,录本奏呈。吕在中书自语曰:‘岂有边帅与叛臣通书!’又云:‘奏本如此,又不知真所与书中何言也。’”②文书名。原为明初臣民向皇帝奏事进言所用的唯一文书,后规定:凡内外衙门一应公事用题本,此外,若循例奏报奏贺,及乞恩、认罪、缴敕、谢恩等项私事,俱用奏本。清沿明制,题、奏本章并行,格式亦同于明制,为在京各衙门堂官、科道言官等及地方将军、督抚、都统、副都统、提镇等高级文武官员奏陈公私事务所使用的主要文书。二者运转过程及处理程序亦均相同。清初,题本及奏本的使用范围有所混乱,雍正三年(1725)始定:凡奏报公务,皆用题本,用印具题;本身私事,均用奏本,虽有印之官,不准用印。但在实际使用中,亦常有非公事用奏本且用印者。后因奏折文书日益盛行,除密奏事件外,其所奏事项往往与奏本相重复,至乾隆十五年(1750),遂下令废奏本而不用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邓芝?—251 三国时义阳新野今属河南人,字伯苗。东汉末入蜀,未受知遇。刘备定益州,擢为郫县令,迁广汉太守,有治绩,入为尚书。后主即位初,奉命使吴,重申盟好,向孙权说以利害,权乃绝魏,自后两国聘使往来以为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