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一物降一物 |
释义 | 一物降一物历史典故 一物降一物历史词典解释降:制伏。 民间俗谚。意谓天生一物,必有另一物能降伏它。语出宋.张栻《答曾致虚》:“若谓敬为一物,将一物治一物,非惟无益,而反有害。”后多引作〔一物降一物〕。《西游记》五一回:“此一时,彼一时,大不同也。常言道:一物降一物哩!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二一回:“你看好个摆大架子的姑娘,好一班陪小心的强盗,这大概就叫作财压奴婢,艺压当行,又叫作一物降一物了。”毛泽东《在中国共6*产6*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世界上的事情,总是一物降一物,有一个东西进攻,也有一个东西降它。” 主谓 俗语。天生一物,必另有一物来制伏它。《西游记》51回:“此一时,彼一时,大不同也。常言道:一物降一物哩!”※降,不读作jiàng。△多用于说明矛盾的双方总是相互制约。也作“一物克一物”、“一物一制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月旦里评同“月旦评”。明 李东阳寄题松江曹封君屏山别业诗:“月旦里评劳衮钺,春秋乡燕仰仪型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