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见义不为无勇也 |
释义 | 见义不为无勇也历史典故 见义不为无勇也历史词典解释眼见合乎正义的事情却不去做,这是怯懦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《后汉书.张皓传.附子纲》:“不料强弱,非明也;弃善取恶,非智也;去顺效逆,非忠也;身绝血嗣,非孝也;背正从邪,非直也;见义不为,非勇也。六者成败之几,利害所从。”元.秦简夫《东堂老》楔子:“居士,你平日这许多慷慨气节,都归何处?道不的个见义不为无勇也。”明.天然痴叟《石点头.乞丐妇重配鸾俦》:“自古道,见义不为无勇也,在下当薄治妆奁,以嫁此女。” 历史典故推荐:放诸四夷四夷:古代统治者对华夏族以外各族的蔑称,即东夷、西戎、南蛮、北狄或北貊(mò)。也泛指四方边远地区。放逐到四方非华夏族那里去。指因罪充军到远方。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:“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,例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